毕业论文
您现在的位置: 游戏在线 >> 游戏在线介绍 >> 正文 >> 正文

鸣镝小心网红游戏里藏着欺诈陷阱人民日

来源:游戏在线 时间:2023/11/20
APP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 http://www.jpm.cn/article-122749-1.html
“中奖”容易退款难,“大瓜”竟是我自己?年前,一款画面简洁、操作简单的小游戏《合成大西瓜》成为开年爆款,类似“俄罗斯方块+”的游戏模式让很多人开始不眠不休地“合成大西瓜”。还有不少人,一个不小心掉入了《合成大西瓜》埋下的“大坑”……“上头”的现象级游戏以掉入“大坑”为结局作为轻量级小游戏,《合成大西瓜》不需要下载APP,通过链接地址即可进入HTML5游戏界面。其游戏命名恰好赶上当时娱乐圈热搜新闻爆发期,切中用户普遍的“吃瓜”、看热闹的心态。加之玩法简单,上手门槛低又赋有挑战性的进阶之路,这款游戏“病毒”似地流行开来,频频登上热搜,成为一款“现象级”游戏。然而没过多久,这样一款被众多网友直呼“又爽又甜”的小游戏,在其植入广告中却玩起了“薅羊毛”的把戏。每局游戏中,页面右上角有着一个醒目的“礼物”图标。点击图标即进入抽奖大转盘,且几乎必中“元手机话费券”。接下来,按提示操作需要支付19.9元,支付后则需下载“全球公爵黑卡”APP,在该APP领取话费。很多网友反映自己充值之后并没有领取到所谓的元话费,也没有如广告所说没充值成功即原路退款。据新京报报道,《合成大西瓜》游戏中支付19.9元的人数已超万人,涉及金额超万元。2月7日,游戏中的“礼物”标识及相关广告链接已经消失。游戏背后营销骗局步步为营《合成大西瓜》由隶属于北京米兜科技有限公司的微伞游戏开发,是一个基于移动社交游戏的商业推广平台。通过微伞,商家可以在游戏中快速创建一个商业活动,用于品牌宣传、在线引导、产品促销、市场推广等。一定程度上,包括《合成大西瓜》在内的H5网页游戏,都只是导流的工具,本质还是为了营销。所谓的抽奖,“中奖”率几乎是%;且支付“倒计时”结束后仍然可以支付;只有在最后支付时,才标注“19.9元其实是会员费”;并引导用户下载“全球公爵黑卡”APP领取话费。以上种种,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,摆明了是用尽一切办法,来引诱用户支付。尽管这样抽奖送话费的套路看上去并不算高明,但因为玩家够多、基数够大,游戏规则的设计者们并不担心没有人“上当”。尤其部分低龄、文化程度不高的玩家,更容易被误导。相关专家认为,《合成大西瓜》等小游戏本身成本低,也不收费,它们的盈利主要依靠不同商家的广告投入。所以,即使游戏运营者明知这些广告存在一定问题,也未必愿意出手干涉。相反,很多游戏采取得是纵容、放任的态度,毕竟广告能变现流量,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。而《广告法》第四条规定,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,不得欺骗、误导消费者。《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》规定,互联网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,显著标明“广告”,使消费者能够辨明其为广告。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。《合成大西瓜》涉嫌以虚假内容欺骗、误导消费者,扰乱了广告活动秩序,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已涉嫌违法。非法盈利捡了芝麻丢了西瓜《合成大西瓜》折射出的游戏平台的广告乱象——在很多游戏广告中,类似名为抽奖实为收费导流、夸大宣传的场景并不少见。在中奖的诱惑外,还有不少小游戏承诺直接给钱,但提现的过程,几乎就是大型“耍猴现场”。这几年流行的《阳光金币屋》、《欢乐养猪场》、《欢乐摇钱树》等小游戏就是如此。游戏平台利用投放广告来盈利的商业模式,本无可厚非,但应建立健全游戏广告相关管理制度。职能部门也应探索针对性强的日常监管方式,提高平台的违法成本。以《合成大西瓜》为例,微伞游戏既是广告平台又是游戏平台,应该严格按照现有法律法规,加强对游戏广告素材的合规审查。对于类似违规广告导流的行为,要及时终止合作,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不能睁只眼闭只眼,更不能暗中合谋,把游戏玩家当“瓜”卖。微伞游戏仍然有必要就此事件给玩家一个交代,维护玩家合法权益,不只止于撤掉广告链接。毕竟,对游戏平台来说,玩家体验才是决定平台长远发展的根本,也是企业生命力所在。以侵犯玩家权益的方式“割韭菜”,最终只能是捡了芝麻,丢了西瓜。(参考:新京报、光明网、红星新闻)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zlfa/6621.html